【林医-科普】被草爬子叮咬了怎么办?
来源: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 发布时间:2024-05-15

春末夏初,草长莺飞,又到了蜱媒疾病的高发季节。今天,我们邀请到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蜱媒疾病科褚艳丽主任,就蜱虫和蜱媒疾病与大家做一个科普和健康提醒。
蜱虫俗称草爬子,扁虱或壁虱,成虫呈椭圆形,未吸血的时候,腹部扁平,背稍隆起。因种类不同,体长2-10毫米不等。吸饱血后,胀大可如蓖麻籽状,体长可达30毫米。它的表皮是革质的,不吸血的时候,一般是不容易被踩死的。

吸血是蜱虫传播病原体的方式,蜱虫把螯肢和口器插入宿主的皮肤,吸血的同时,也将胃内容物注入宿主体内。口器表面有倒刺,所以叮咬之后不容易脱落。我们在取蜱的时候也不要生拉硬拽,以避免口器残留。
我们把蜱虫称为潘多拉的盒子,它可以传播的病原体种类多,范围广,包括细菌、病毒、必克次体、螺旋体、寄生虫等5大类220种疾病。除此以外,叮刺局部可出现细菌感染,宿主对蜱虫唾液过敏,出现过敏性皮炎。宿主的免疫状态发生改变,出现暂时或永久的红肉过敏等。
蜱虫多栖息在草地、树林、牧场,在草根、树根、畜舍等处爬行,可以通过感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汗味儿。向林间小路两边的草尖聚集。当宿主距离蜱虫15米时,可以被感知;距离10米时,被恭候;5米的时候,准备好进攻,宿主一旦经过,即被攀附,再经过两小时的奋战:寻觅,找到适合的吸血位置,一般是皮肤柔软,不容易被挠动的地方,比如腋窝,腹股沟,颈部,耳内,肚脐,毛发内等。再切割皮肤,叮刺,即可以享受美食。被蜱虫叮咬之后,必须尽快去除。大家尽量不要拍打、火烧蜱虫,这样容易导致更多的蜱的唾液注入宿主体内,也避免使用烈性农药喷洒皮肤。以免造成农药中毒,更不要捏碎蜱虫,蜱的体液接触到粘膜或有创口的皮肤,也可以感染疾病。可以用小镊子尽量贴近皮肤,夹住蜱虫的口器,轻轻晃动。慢慢拔除,如口器残留,再到医院取出。没有症状,自行碘伏消毒局部,避免感染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。平时注意体温,叮咬部位和全身的症状。如果出现局部3厘米以上的红斑,破溃不愈合,淋巴管炎、淋巴结炎。发热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皮疹、肢体瘫痪、意识障碍、抽搐等。请尽快到医院就诊。
防治蜱媒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被蜱虫叮咬。我们外出游玩的时候要戴帽子,穿五紧服,穿袜子,不穿凉鞋。衣服最好是浅颜色光滑面料的,裸露的皮肤可以喷洒避蚊胺。每两个小时互相检查一下衣物,避免长时间在草地上坐卧。帐篷周围要喷洒趋避剂,回家之后要洗澡,换掉所有的衣服,检查带回家里的物品。洗澡的时候要认真检查身体,尤其毛发多及皱褶部位。同时,带到野外的宠物也要进行防蜱处理。
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蜱媒疾病科拥有50余年蜱媒疾病治疗历史。2010年成为牡丹江医学院蜱媒疾病教研室;2012年,蜱媒病科被评选为牡丹江市重点专科;2023年,成为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蜱媒病研究基地。科室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,多次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,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。
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)
图文|褚艳丽
制作|尚余全
一审|李雪莲
二审|杨喜魁